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智能制造需政府“有形之手”
行业新闻
[2015.07.09]
浏览次数:18520

如果要数今年以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制造2025”必然能当之无愧入选。随着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等话题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这样的现象在基层企业更为突出。
     需要直面的是:产业转型的道路还很长。以狮山镇为例,虽然镇内装备企业数量众多,但只有个别企业涉足高端控制系统、减速器、高精度元件等关键零部件领域,高端装备业所需核心零部件基本上还是由国外行业巨头垄断。另外,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基础装备领域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无论规模、产品还是工艺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
     实际上,面对产业新常态,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挑战。不少企业在对标国外装备制造发展现状后,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前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有企业家甚至不无忧虑的对笔者说:“看着5年前还很厉害的同行在几年时间内就消失了,我有很深的忧患意识,觉得我们的转型步伐必须要继续加大。”在企业家眼里,唯有不断提升技术才能追赶上市场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地方政府,必然要与企业共进退。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以机器换人为例,从今年3月开始省政府就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佛山市也在近期发布了《佛山》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进一步贯彻中央的精神。
     在此背景下,作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一线政府如何找准自身角色也显得颇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政府需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健全的法治规则,让市场按照自身的规律和节奏运行,自然就能激发出经济活力。实际上,包括此前的简政放权、“三单”管理等都是提供了更加公平公开和透明的营商环境。
     其次,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也尤为重要。诚然,企业技术升级必须依靠企业自身能力,但是如何外引内提、促进企业发展也是颇为重要。比如,政府能接触到省、市乃至国家机构和层面的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到基层、为企业所用是关键。政府通过对区域的产业进行梳理,并通过补链强链的方式,来推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实则也在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众多的举措归根到底能否促进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这也是看众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高、精、尖”企业能否与传统制造企业相融合,从而起到真正促进转型升级的作用。